113年度 佛教與藝術系列講座
【如來寶藏:佛教經典與石窟藝術概論】
佛教傳入漢地二千餘年,佛經之傳譯與佛教造像及石窟藝術皆為佛教傳播的重要媒介。自漢晉初期經典始傳,造像與石窟營建還在萌芽階段;待經典傳播在社會上逐漸紮根,至南北朝時石窟藝術興起,在敦煌、河西走廊、雲岡、龍門等石窟,出現最多的是與彌勒相關的圖像主題。到了隋唐佛教各宗大興,淨土信仰與經變畫成為石窟藝術的主流,並衍生更多豐富的尊像藝術與儀式文化。本系列首先介紹三個主題:(一)彌勒、(二)普賢、及(三)藥師佛,溯源印度至中國之流變與發展,圖像藝術與經典之關係,及如何從圖像藝術中認識如來寶藏。
◆ ◆ 場次介紹◆ ◆
● 第一場、1/4 (四) 晚上 7 : 00~9 : 00
主題:彌勒信仰源流與造像演變
佛教傳入漢地,彌勒信仰是石窟寺院最早普遍流行的尊格造像。自南北朝開始盛行彌勒造像與壁畫,歷經隋唐宋元歷久不衰;地域從印度、犍陀羅、新疆、敦煌、雲岡石窟遍及各地寺院與東亞。歷史上,彌勒信仰的內涵產生了極大變化,彌勒造像也呈現多元的面貌。本講座將介紹彌勒信仰源流,其造像所反映的文化元素及佛教思想為何?
● 第二場 、1/6 (六) 下午 2:00~5:00
主題:濟世藥師佛:經典、文化與圖像
漢傳佛教藥師佛信仰自南北朝興起,敦煌的藥師經變繪畫興盛於唐代,反映淨土信仰結合密教元素,並衍生與藥師信仰相關的儀式文化。解讀經變畫豐富的內容,如實呈現唐代佛教社會,藥師信仰所具拔苦與樂的實用濟世觀。本講座介紹藥師信仰源流、敦煌藥師經變的發展,以及如何運用此心靈法藥,實踐淨土在人間的理想。
● 第三場 、1/11 (四) 晚上 7:00~9:00
主題:普賢菩薩:信仰源流與造像發展
普賢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是漢傳、藏傳與密教中極為重要的菩薩信仰與修行法門。在漢傳系統裡,普賢菩薩形象主要源自《法華經》和《華嚴經》,其造像始於南北朝,唐代以後於敦煌經變繪畫中大量出現,本講座將溯源其經典與圖像的淵源與傳播,如何修持普賢菩薩行法進而實踐普賢行願。
【講者:崔中慧博士】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博士,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藝術史碩士。學術研究興趣 : 絲路佛教石窟藝術、敦煌佛教藝術與文化、敦煌與吐魯番佛教寫經書法研究。現任教於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、博士生導師。
● 講座地點: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印儀學苑
LineID:yinyiline 電話: 02-2394-6800
● 報名日期:即日起,額滿為止
● 報名費用:歡迎樂捐贊助場地維護費
[我要報名]